窗邊長桌邊,數(shù)位年輕人坐在板凳上,或捧著一本書,細嗅書韻芬芳,或頭戴耳機,聽著課程講解;舞蹈室里,幾位阿姨手拿軟骨長扇,跟隨著富有律動的音樂聲翩翩起舞;文明實踐大講堂中,掐絲琺瑯非遺文化活動正在開展,居民群眾聽得細致認真、做得栩栩如生……這是記者3月21日在石岐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見到的場景。
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是建設在居民群眾“家門口”的精神需求“補給站”。近年來,中山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從城市到鄉(xiāng)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已實現(xiàn)全市鎮(zhèn)街、村(社區(qū))全覆蓋,成為中山市民美好生活的“標配”。但這些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是否物盡其用、運行得好,群眾的滿意度才是衡量的“金標準”。

文明實踐陣地成群眾愛去、樂去之處
一走到石岐文明實踐中心門口,向右抬頭便能看到電子屏上來回滾動著3月和4月初的活動預告,讓居民群眾對各類文明實踐活動舉辦時間、地點、參與方式等了然于胸。電子屏下,是石岐文明實踐中心簡介和一些品牌項目、活動影像資料展示,以及石岐街道“善行義舉榜”,無聲之間給予人精神力量。
“在這里能交到很多好朋友,大家沒事一起跳跳舞、嘮嘮家常,我感覺很開心?!笔值谰用窳稚僬湔f,舞技提升后,她已參加過多次石岐街道舉辦的文明實踐大舞臺“周末音樂舞會”。

“我是親眼看著石岐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點一點豐富起來的。每次來這里我都覺得非常開心、非常期待。”家住在石岐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附近的65歲居民徐毓驪,是該中心舞蹈室常客。她透露,隨著石岐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落成,這里從最初的只有舞蹈室、健身室,慢慢增加了文明實踐大講堂、非遺展示區(qū)、書畫培訓室、兒童活動室、圖書室、家庭教育輔導室等更多活動空間,“你看這么多人都來看書、學習、練舞、聽課,大家對這里的喜愛程度不言而喻?!毙熵贵P說。
徐毓驪從家走到石岐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只需要七八分鐘,“過來非常近,這里跳舞空間大,環(huán)境也舒服,關(guān)鍵是還免費?!毙熵贵P說,他們舞蹈隊的隊員們都非常熱愛跳舞,其中部分人還住在西區(qū)、南區(qū)、沙溪等地,但只要有空,都會來舞蹈室練舞。這些年,他們在這間舞蹈室里排出了不少優(yōu)質(zhì)舞蹈作品,斬獲各種榮譽。
開著電動輪椅,55歲的劉鐵梅只用了10多分鐘就從家抵達了石岐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插花、DIY、繪畫……在石岐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辦的各種文明實踐活動中,常常能見到她的身影?!巴诵莺?,我就來參加這些感興趣的活動,活到老學到老。”劉鐵梅說,她平均每個月要來參加三次活動,遇到有興趣的課程,來得更勤?!斑@里環(huán)境好,還能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她透露,有時候來得早,她還會去旁邊圖書室看一會書。
將文明實踐種子種在群眾心間
張秋菊是一名掐絲琺瑯非遺傳承師,也是當天掐絲琺瑯非遺文化活動的授課老師。她與石岐街道文明實踐工作結(jié)緣于2023年五一勞動節(jié)的一場文明實踐活動。石岐街道發(fā)現(xiàn)她的掐絲琺瑯攤位備受群眾歡迎,便邀請她來石岐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班授課,“我覺得通過這種公益性質(zhì)將非遺文化傳播出去,是一種非常好的形式。”張秋菊說。

自進駐以來,張秋菊在這里已開展七八場活動,每場限額25個名額的活動常常一“搶”而光。她發(fā)現(xiàn),參加過多場活動的居民群眾不僅自我價值感提升,審美也有一定提高。如今,這項文化活動還走進了石岐街道多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石岐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中山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的一個縮影。
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目前,中山在全市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80個,同時著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3+10”示范矩陣,為市民打造“家門口”的文明實踐“15分鐘生活圈”,讓一顆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種子以各種方式融入居民生活,在居民心中悄悄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也讓文明之風吹遍桂山岐水的每一個角落。
編輯 汪佳? 二審 朱暉? 三審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