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8月14日,中山市工會第十七次代表大會暨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和先進集體表彰大會召開,對中山市2025年獲評的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和先進集體進行表彰。
他們當中有扎根制造業(yè)車間里精益求精的技術能手,有守護城市煙火氣的基層工作者,有駐扎“工改”一線的奮斗者,還有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的科研帶頭人……
他們以實干篤行詮釋責任擔當,用創(chuàng)新奉獻書寫時代華章,是中山高質量發(fā)展的中堅力量,更是這座城市的精神標桿。即日起,中山日報、中山+將推出《勞模說·致敬榜樣力量》系列報道,聆聽他們的奮斗故事,感受他們的榜樣力量,展現(xiàn)新時代中山人砥礪前行、拼搏進取的精神風貌。
在中山先進低溫技術研究院的實驗室內,一臺長達28米的氦液化器正穩(wěn)定運行,顯示屏上的溫度數(shù)值已降至-269℃。帶領團隊完成這一突破的,正是研究院科研技術部部長王倩。

過去4年里,王倩帶領團隊建成國際領先的大型低溫技術研發(fā)平臺,參與研制出國內首套3000L/h氦液化器,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曾獲廣東省青年拔尖人才、中山市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中國科技產業(yè)化促進會科技創(chuàng)新獎一等獎等榮譽。日前,王倩還被評為中山市第十一屆勞動模范。
從無到有搭建研發(fā)平臺
2021年,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博士畢業(yè)生王倩為了心中科研創(chuàng)新、實業(yè)報國的夢想,毅然放棄某985高校穩(wěn)定的教職工作,成為中山先進低溫技術研究院的首批科研人員,開啟了20K以下低溫制冷技術及應用研究之路。
“當時研究院剛成立,團隊只有6個人,租用的實驗室才1000多平方米?!被貞浧鸩綍r的艱辛,王倩記憶猶新,“所有平臺設備都要從零開始搭建。”
研究院如今所在場地建成后,團隊第一時間便是搭建平臺,為解決核心技術做好“智”撐。在液氫、液氦等低溫領域,他們系統(tǒng)梳理出關鍵裝備、材料性能測試的空白點,開始了艱難的攻關。其中,低溫導熱率測試的研發(fā)尤為棘手?!皽y量部件尺寸要精確到納米級別,我們試了很多方法都失敗了?!蓖踬徽f,后來他們從半導體芯片的刻蝕技術中獲得靈感,才突破了技術瓶頸,不僅完成平臺搭建,還開發(fā)出新型測量元器件。在多領域技術交叉突破中,團隊“從無到有”逐步搭建起了大型低溫技術研發(fā)平臺,其中7項平臺建設填補了國內空白。
如今,團隊已發(fā)展成30多人的科研勁旅,平均年齡30出頭,博士占比50%。研發(fā)方向也從單一的液化器拓展到新型儲能、流體機械、極低溫制冷機、低溫生物和醫(yī)療等多元領域,一個完整的低溫技術研發(fā)體系已然成型。
研制國內首套3000L/h氦液化器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打造中國低溫技術‘第三極’”既是當時研究院的愿景,也是王倩“棄教從研”的內在驅動力。在短短幾年內,她承擔了國家及省市科研項目5項,累計獲得近2億元財政經費支持。資金有了,真正的硬仗才剛開始。彼時,國內低溫技術領域正面臨“卡脖子”困境,關鍵設備依賴進口。
為滿足國家需求,王倩帶領團隊研制出國內首套3000L/h氦液化器冷箱,并不斷優(yōu)化改造其內部,以拓展工業(yè)應用范圍。28米長的系統(tǒng)包含了管件、閥門、換熱器等上千個精密部件,而不同尺寸、口徑的部件需要有序集成,集成過程如同“低溫迷宮尋寶”。

去年5月,氦液化器系統(tǒng)進入調試階段,團隊24小時在實驗室里輪值換班。5個月里,團隊經歷了10多次啟停調試,壓縮機斷電、吸附器堵塞、透平卡死等問題不斷顯現(xiàn)。負責統(tǒng)籌工作的王倩并不一言堂,她將問題擺到會議桌上與團隊成員深入討論,共同找出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并落實方案。“做科研要踏實,更要耐得住寂寞,技術攻關都是反復多次打磨與突破,沒有捷徑可走?!蓖踬徽f。
探索液氫儲運降本路徑
近年來,王倩發(fā)表高水平論文30余篇,獲國家專利授權26項,主導編制標準5項,并擔任中國能源學會專家組委員,北京能源與環(huán)境協(xié)會國際暨港澳臺專家委員會委員。
此外,她主持的中山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團隊項目——液氫儲能項目成功入選國家發(fā)改委《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清單(第二批)》及廣東省能源領域氫能試點擬推薦項目。
“液氫儲存?zhèn)鹘y(tǒng)的方式是真空形式,建造成本較高,且大型方案制造工藝復雜。我們提出了兩種創(chuàng)新思路:借鑒天然氣薄膜思路進行大規(guī)模存儲,以及利用天然地質環(huán)境做地穴儲氫?!蓖踬唤榻B道。
如今,王倩的目光已投向更前沿的領域?!傲孔佑嬎銠C需要接近于零度的低溫運行環(huán)境,目前我們正在做這套極低溫大冷量制冷系統(tǒng)。”王倩說,國內低溫技術起步晚于國外近百年,經過一代又一代科研人的努力,目前處于并跑階段,“但我們的未來目標是實現(xiàn)領跑”!
編輯? 張英? 二審? 朱暉? 三審?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