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萬物復蘇,正是踏青賞景的好時節(jié)。3月23日天氣晴好,上午9時已有不少市民帶著露營裝備,前來中山人才公園內“安營扎寨”。草坪上,星星點點散落著色彩斑斕的帳篷,市民們或圍坐野餐墊上分享美食,或支起小桌煮茶閑談,孩童們舉著風箏在碧空下奔跑,銀鈴般的笑聲與鳥鳴交織成春日交響曲。

經過幾年的努力,白石涌變化很大。那股刺鼻的臭味沒有了,河水也變得清澈了許多。記者 余兆宇 攝
“這里現在水清了,岸綠了,成了遛娃、散步的好去處!”市民李女士指著不遠處波光粼粼的白沙灣涌感慨道。作為一名治水人,廠網一體化中心城區(qū)排水管網清檢修項目一線工作人員周張虎也表示,經過三年治水攻堅,他見證了中山從“黑臭河涌”到“清水繞城”的成效轉變。
水清岸綠居民從疑慮者變支持者
“現在基本每晚都來這里散步,再也不用捂著鼻子繞道走了!”家住白沙灣涌附近的張曉均感慨道,幾年前,這里還是居民避之不及的“臭水溝”,河涌治理了十幾年都沒起色,大家逐漸就不抱任何希望了。居民羅建勇也坦言,曾經白沙灣涌又黑又臭,治理起來肯定不容易,很多村民都不相信能治理好。
轉變始于2021年中山全面打響水污染治理攻堅戰(zhàn),東區(qū)街道有序開展水污染源頭治理工程,曾經的黑臭河涌如今碧波蕩漾,岸邊的人才公園內,孩童追逐嬉戲,老人閑坐話家常,都讓張曉均直言,治水工程真成了民心工程。羅建勇也表示,河水變清了,也無臭味了,變成了一個休閑游玩的好地方。

經過整治后人才公園內的白沙灣涌變得亮麗,吸引市民前來散步游玩。記者 余兆宇 攝
隨著雨污分流工程推進,羊角涌周邊居民陳文政從最初的疑慮者變成了堅定支持者。“施工期間影響居民出行,也擔心路面開挖會不會影響房屋安全?!标愇恼寡裕吹焦ぷ魅藛T一次次上門講解政策,工程隊加班加點施工,水環(huán)境一點點變好,自己的觀念也發(fā)生了變化。他認為,治水管水是一項長期工程,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治水工作中。
在白石涌畔,村民祝寒松同樣見證了治水工程帶來的變化。他回憶道:“以前不要經過河涌旁,在周圍都能聞到一股味道。那時候,我們真的以為這河涌沒救了,整治難度太大了,作為市民,我們幾乎失去了信心。然而,政府沒有放棄,對黑臭水體的整治下了非常大的決心和力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祝寒松感慨地說:“經過幾年的努力,變化真的太大了!那股刺鼻的臭味聞不到了,河水也變得清澈了許多,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政府治水的力度和成效?!?/p>
“以前,我經??吹脚盼劭谟形鬯苯优诺胶用嫔?,時不時還能看到死魚。那時候,我們就知道這條河被污染得很嚴重?!毙脉椣鐓^(qū)新村的村民楊文杰也有著相似的感受,經過幾年治水攻堅,白石涌周邊環(huán)境變好了,水體變得清澈,他常常帶著家人來這里散步,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
治水不僅是技術活更是民心工程
在大小鰲溪排水管網施工現場,轟鳴的機器聲中,身著反光衣、頭戴安全帽的治水工作者們正緊張作業(yè)。數據顯示,三年來,東區(qū)街道各項水污染源頭治理工程總體完成率已達90%;165個小區(qū)排水管網完成改造;街道已無黑臭河涌,河涌水質情況持續(xù)改善。

工作人員利用檢測器材對管網進行監(jiān)控檢測。記者 余兆宇 攝
治水施工人員,既是工程落地的直接執(zhí)行者,也是環(huán)境改善的見證者。東區(qū)街道水污染源頭治理工程工作人員白波潮表示,為了按計劃完成工作任務,他們不僅要頂著烈日,在狹小的污水井中內作業(yè),還需面對沼氣、缺氧等風險,每天上下井幾十次是常態(tài),但看到污水不再滲漏、被污染水體逐漸恢復清澈、河道不再臭氣熏天,居民生活環(huán)境不斷提升時,他覺得這一切都值得。

東區(qū)街道大小鰲溪排洪渠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正在鋪設渠管。記者 余兆宇 攝
“在這幾年的水污染治理過程中,我們把傳統的施工經驗需與現代技術相融合,去應對每一次新的挑戰(zhàn)。”水污染治理工程施工人員呂英麟回憶,在小鰲溪施工的時候,因為村內巷道很窄,居民的圍墻及房屋距離開挖面很近,采用挖機破除路面會產生很大的震動,會使居民房屋發(fā)生破壞。對此,他們積極探索新的破除方式,最終選用了“混凝土路面全斷面切除技術”,既保證了居民房屋安全也加快了施工進度,并最大程度地減少了對居民的影響。他感慨,“治水不僅是技術活,更是民心工程?!?/p>
治水不僅要“堵”,更要“疏”,如果出現汛期險情,負責廠網一體化中心城區(qū)排水管網清檢修項目的周張虎和郭雨等人就要第一時間搶險,防止污水外溢造成路面浸水?!把雌陔U情就是命令,我們必須和時間賽跑!”在中山市博愛醫(yī)院廠網一體化中心城區(qū)排水管網清檢修項目現場,工作人員周張虎表示,經過三年治水攻堅,他見證了中山從“黑臭河涌”到“清水繞城”的成效轉變。在他看來,隨著雨污分流工程的實施,更有利于后續(xù)治水運維管理,實現長治久清。

中山市博愛醫(yī)院廠網一體化中心城區(qū)排水管網清檢修項目現場,工作人員接受媒體采訪。記者 余兆宇 攝
“起初居民不理解,我們就聯合多部門上門講原理、算健康賬?!彼廴驹搭^治理工程施工人員景翔宇表示,在治水過程中,不少居民會對其必要性和技術原理缺乏了解,并對治理效果產生了質疑,這時候就必須聯合社區(qū)、村委、城建、農業(yè)等部門共同上門為居民答疑,讓居民了解到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郭雨與景翔宇的感受類似,他坦言,隨著治水工程的實施,市民也從剛開始的不理解到支持,甚至在他們勞碌勞作時,還有居民給他們送水。景翔宇笑著說:“從抵觸到支持,這種轉變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p>
記者 陳雪琴
◆編輯:龍慧◆二審:陳吉春◆三審:周亞平